连云港上线全省第二家医学模拟教育中心

5月13日上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几位年轻的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由真人扮演的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技能训练。躺在诊查床上的标准化病人由一名学生志愿者扮演,他已经在这里服务了四个半天。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医学生成为优秀医者的必经之路。

“建设医学模拟教育中心是响应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给予学生更多操作训练的机会,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院长张前德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国家水平测试做好衔接。”

“以前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是理论学习——医院实习——上岗。随着医患环境的变化、医学生规模的扩大,目前的医院实习阶段很难为医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在医学院校建设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院教学质量与评估促进中心主任、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汪海峰说,“中心高度模拟真实的医疗环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诊疗思维。”

在位于学院图书馆5楼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记者看到,房间的设置、内部设施高度模拟医院环境,全流程各诊室一字排开。学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刷身份证进入中心,日常学习、考试全程信息化。在课程之余,学生可以线上预约到中心操作练习。每个房间装有摄像头,可以回看操作内容。

刚刚启用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总面积2000平方米,设计了32间标准式OSCE(即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站,采用全信息化流程控制系统,是集学生日常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技能考核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全省目前只有两家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另一家在南京。

中心还招募培训了30位标准化病人用于日常教学与考核,可以模拟真实接诊环境及病例,同时可以在标准化病人身上做相关体格检查学习。

5月7日到9日,中心迎来了首次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技能考试,通过标准化病人、虚拟病人、计算机等手段,公正、客观地评价应试者的临床技能。新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不仅理论知识过关,实际操作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水平。这十分有利于医学生将来走入岗位,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熟悉CPR等操作,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汪海峰表示,随着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很多医学院校受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场所缺乏、器材及实验对象匮乏、经费紧张等问题制约,解剖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非常有限,然后可以代替真人进行临床试验的“虚拟病人”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汪海峰介绍,虚拟病人是基于数学模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基础与临床相关知识,构建以人体器官、系统疾病为基础的完整病例资源,形成的一个可在教学中循环使用、参数可调,用于阐述各种疾病机理及训练医用户临床诊断能力为目标的线上虚拟化模拟病人。其实现的作用与意义在于随着我国加快医改的步伐,对基层医疗的投入不断增大,对高等医学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对医学教育也出现新的要求。突出临床的重要性,对基础医学教育也强调与临床的相结合。但在实际情况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的侧重不同;见习条件有限、不足;伦理道德的限制;带教老师医疗任务繁重,无法理想地完成带教任务。虚拟病人的出现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以国内较为成熟的产品,成都泰盟的虚拟标准化病人VSP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动态数学模型驱动;基于数学模型,辅以生动的3D高仿真虚拟动画,直观展示生理及病理状态下人体改变,不仅是对真实世界“过程”的模拟,也是对“功能”的模拟;2、基础与临床早期结合;数学模型为核心,课件立足于基础,向临床拓展。首先向用户介绍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生理及解剖知识,然后介绍疾病的病理改变,使用户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转归结果。在用户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后,再指导用户对虚拟病人进行诊治。3、教学案例灵活自定义;虚拟人体的循环血量、血压、心肌收缩力、胸膜腔负压、呼吸道阻力等150余种参数进行调节。模拟真实案例,也可根据教学目标作针对性自定义调整,配合PBL情景式教学,满足教学需求。4、临床思维训练;教科书级别的细致诊疗流程,让使用者面对情况未知的病人,从全面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情况来诊断病情,起到真正临床思维训练的效果。多种治疗方案根据数学模型,动态展示病人治疗之后的生理反馈。引入人文关怀理念,提醒使用者“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5、与实体实验设备联动的虚实结合;可与实体人体生理实验直接对接,由人体实时采样信号直接驱动虚拟标准病人的参数变化,实现真正的虚拟结合、虚拟联动式融合。

这种无限接近于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让第一次来这里训练的大三学生佘天极感觉兴奋又激动。老师们也倍感振奋。现场的王鑫老师认为,“中心的启用提高了培训效率,让医学生的技术练习越来越扎实,这些都可以帮助医学生们打实操作基础。在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临床工作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系数。”

汪海峰表示,中心的启用有助于实现医学人才多层次培训——在模拟场景中学会协作,在智慧环境中学习沟通。经过这种立体式培训的医学人才,除了更为扎实全面地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外,还将更快地成长为一个充满温度的医者。

编辑:张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