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化
日前,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残联派出调研组对香炉礁过街天桥加装直梯、沙河口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多个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新颁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推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化。
6月20日,市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吕洪良、权益部副部长任中桥一行5人对香炉礁过街天桥加装直梯、沙河口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两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了解到香炉礁立交桥过街天桥的直梯自建成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利用率很高。不仅是残疾人、老人和孩子,其他人群也愿意使用直梯。
在沙河口区黄河路与长生街的交叉口,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缘石坡道改造情况和编制的施工标准,并提到全市新改造的道路将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推行全宽式扇面坡缘石坡道。调研组对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提升予以充分肯定。
6月21日,调研组赴大连地铁集团调研地铁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大连地铁线网规划建设、既有线路无障碍设施和大连地铁无障碍设计情况。吕洪良对大连地铁采用一站两梯的设计、设置母婴室等亮点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细部设计,特别是无障碍卫生间设计应注意功能分区,避免无障碍设施之间互相制约,造成新的障碍。
大连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轻轨3号线配备便携式无障碍坡道、部分站点正着手加装直梯的情况。市无障碍促进会副会长刘智等人对地铁站现有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服务存在的问题做了反馈。大连地铁集团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次日便联系刘智等人到现场考察沟通、落实整改。
当天下午,调研组对安乐街、天津街两条道路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发现,中山区有不少人行道被机动车占用,道路狭窄,人车混行,给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出行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吕洪良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汇集专家智慧,有序推进人行道无障碍改造工作。
■相关新闻
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营开营了
6月18日上午,20名脊髓损伤者坐着轮椅从大连的各县区赶到大连市船舶康复医院,参加第八期大连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营的入营体检。
在为期35天的训练中,将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伤友指导伤友,通过体能训练、轮椅使用技巧、自我护理、心理辅导、手工制作、职业指导及社会适应性训练等课程,使受训伤友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据了解,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营已成功举办7期培训,134名脊髓损伤者参加,截至目前,90%以上的伤友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甚至可以外出旅行、重返工作岗位、组建家庭,真正给伤友及其家庭的生活带去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