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一年之变于方寸 展万千气象于未来

回望一年新突破之变

抢抓三年过万亿之机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玮炜

26位采访中心记者、抵达108个采访单位(点位)、对话170名采访对象;连续12天《大连日报》首发,一版重点提要导读、共计14个整版;《大连日报》微速读每期封面推荐,合集呈现;大连发布、大观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大连云、天健网同步精彩推送……到今天为止,“回望一年新突破之‘变’ 抢抓三年过万亿之‘机’”专栏要告一段落了。

这是一段深入细致的采访报道过程。记者下沉一线、蹲点采访、潜心挖掘——面对重重压力,大连挺进“万亿GDP城市”开局一年取得的新成绩、新突破,动力究竟从哪里来?

这是一段从感悟到感动的记录过程。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战斗力,企业迎难而上、聚力开拓的自信心,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前沿、大胆创新的创造性,基层社区事无巨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全市人民凝心聚力、蓬勃向上的精气神……这些,就是大连高质量发展“两先区”、勇当东北振兴“跳高队”的动力源泉。

笔触有限,篇幅所囿,一年来,大连挺进“万亿GDP城市”进程中的很多好做法、新成绩无法一一落于纸面;一年来,大连振兴发展的全领域、全方位努力也无法一一呈于屏端。但是,藉由系列综述的字字句句,大连人民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一年来,全市上下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大连付诸于行动、见之于实效的生动实践,读来足以让我们深受鼓舞、由衷感佩。

今天,我们选取了26位参与此次报道中的12位记者走上前台,讲讲采访幕后,讲讲内心感受,讲讲那些没来得及落于笔端的、在城市发展中担当着不可或缺角色的你、我、他的故事。

专栏结束,变化不会结束。

新时代下,这小小一方报纸、一截屏幕展现的只是沧海一粟;

新征程上,大连之变,凝练于此,但远不止于此。

零距离感受大连“发展加速度”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在采访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一年里不同以往的“发展加速度”。几次联系来自波兰的外商独资企业玛弗罗零部件(大连)有限公司中方负责人,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生产现场,每次只能趁会议间隙在汽车上与我电话沟通。原来,这家落户大连保税区已18年的“老企业”,从去年开始,先后有两家新工厂开工,企业也从原址整体搬迁到新工厂,迎来了发展的“爆发期”。该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在企业整体搬迁前,有其他城市得到消息,以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整体搬离大连,但大连自贸片区长期以来的政府服务、大连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最终让企业决定留在大连发展。

作为长期在金普新区及相关园区采访报道的记者,我见证了大连园区体制改革后,普湾经济区等园区释放出的创新活力。全市瞩目的大连现代农业产业中心项目一期农贸市场,实现了当年摘地、当年开工、当年交付、当年运营。中日生态城等项目建设也在不断刷新“大连速度”。在一次次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来自大连人勇担重任、踔厉奋发的精神。

聚焦具体“小事” 让百姓生活安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杜杨楠

这一年,我先后三次走入同一个有着近30年楼龄的弃管楼院采访老楼加装电梯的故事。

和我交谈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各有各的想法,我也从中了解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变化。当看到这栋有着5个单元的老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加装了3部电梯,我十分感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的扎实与高效。

基层安则天下安。居民说:“去年看新闻时就盼着我们楼也能加装电梯,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这群人是真干事。”楼长说:“全靠街道社区积极帮我们理顺程序及时跟进,政府部门审批十分迅速。”社区工作人员说:“这都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功劳,大家共建共享共治,他们将大部分问题第一时间在内部化解。”话语中满含信任与支持,这样的凝聚力和责任感,让我更加坚信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一定会让百姓生活更安心、更幸福。

付诸笔端的事例只是一年变化的缩影,采访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遗憾的、温暖的、激烈的,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状态。基层无小事,也正是关注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一件件具体“小事”,大连做好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文章”。

城市的下一站正通往幸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煜

采访当天,高淑滨大娘一大早就带着我来到社区爱心早餐驿站,耐心地教我进门怎么“刷脸”取餐,认真地为我介绍每一种餐食。打完餐,她和邻居们热情地打招呼、唠家常,开心得像个孩子。半年前,因老伴患肝癌去世,家住金普新区董家沟街道卧龙社区的回迁村民高大娘情绪低落,极少出门,再加上腿脚不便,一度出现“吃饭难”问题。自从社区为75岁以上老人开办了爱心早餐驿站,她的生活悄然发生变化。“孩子,你懂吗?我们吃的不是饭,吃的那是心情!”高大娘紧紧握着我的手,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通过此次采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人那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一份早餐,看似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其实是抚慰老人孤寂的心。今年,大连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采访中,我多次看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和卧龙社区一样,根据自身情况,陆续推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大家齐心协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诠释——城市的下一站正通往幸福。

法理情兼顾 百姓更买账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春鹏

我的采访本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市1690家“法治超市”自6月16日以来,共开展法律咨询11420次,受理矛盾纠纷1999件,成功调解纠纷1887件。用真情消除心理隔阂,依靠法律化解纷争,以法理情兼顾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百姓确实更买账。

采访中,我深切感受到,随着《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针对社会矛盾风险发生的新变化,着眼更加方便群众、更好服务百姓,让群众享受到了很多像“法治超市”这样“一站式”的法律服务。随着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大连通过基层社会治理,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滨城落地落实作出了有益探索。随着《实施方案》中一项又一项工作按节点落地、落实,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将进一步惠及百姓,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连,期待国际航运枢纽在东北亚崛起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赵蕴颖

“RCEP带来了贸易活跃,新航线的开发,正在帮助大连本地企业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增加了大连本地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产业在大连集聚。”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及大连时作出重要指示,突出大连“三个中心”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大连经过10年高质量高速度推进,进入2022年以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建设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接到采访任务后,我选取了航线开发和中欧班列运营两个很小的角度,这只是大连“三个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无论在港湾广场周边的写字楼里,还是45公里之外的大窑湾,来自港口、铁路、船公司、货代企业,以及企业代表,表达着共同的心声,大连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建设不仅对大连城市经济总量有贡献,对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的贡献度也势必越来越大,最终建成为东北亚举足轻重的国际航运枢纽。

引擎的动力 责任的力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

星海湾畔,大商所交易厅显示屏上,变换的数字传递着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脉动”。2022年,作为财经记者,我在这里见证了许多大商所的创新与突破: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挂牌上市;“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正式发布;航运衍生品研发和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这里,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书写着大连金融业的骄傲。

截至2022年10月末,大连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已达1.41万亿元。这一年,我一次次走进企业、乡村、海岛,透过地铁与海底隧道工程、万亿石化产业集群、长海县海洋牧场等,见证着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创新脚步与责任力量。

欧伦船业是2020年我开始采访并一直跟踪关注至今的一家民营小微企业。在浦发银行大连分行鼎力支持下,欧伦建造的200余艘不同类型的专业船舶相继从大连驶向全国、驶向世界。欧伦船业的成长是大连金融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代表了大连众多小微企业的韧性与城市经济的活力。

金融,对一座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来说,是血脉,也是引擎。大连金融业将一如既往地胸怀“国之大者”,支持大连“两先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而我,也将继续忠实地记录大连金融业的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沉到一线的问题与答案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楠

11月中旬,当接到“一年之变”的报道任务后,我先后来到了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冰山集团和瓦轴集团。

深入到班组,接触到一线员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各种政策给普通人带来的变化,触摸到了那种激奋人心的“脉搏的跳动”。在大连重工装备下属的金重公司,我看到了这个老牌国有企业展现出的新活力,感触着是什么能让一个职工一天走了2万多步、又忙到晚上10点多钟,居然不叫苦、不疲倦?在瓦轴集团,我不禁感叹,在生产翻番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一个班组从不愿意加班到抢着加班?在冰山集团,我更是惊叹,是什么让一个企业7年迅速长大,从只有1名本科生到500名高技能人才?在大连机车,我好奇,是什么让一名普通工人顺利地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

当然,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一切都源于一年来我市实施的各项改革、出台的各种政策。

山上高松溪畔竹,清风才动是知音。

这一年,看大连科技的向“新”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冉嬛

采访次数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大连正涌动着一股澎湃的“创新大潮”。我们安于居所的这座城市百年来日夜聆听着涛声,在科技创新上也勇立潮头,交出了一张优异答卷——在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大连在全国78个创新型试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位列东北榜首。

一次次向产业高峰发起冲顶,这份逆风而行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通过与我市科技工作者的交流,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每天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大连工业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多年埋头于科研一线,养成纸笔不离手的习惯;因为长期握笔演算,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涛和刘猛两人手指磨出硬茧的位置如出一辙……从采访中的一个个细节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开阔的眼界、理性的思维和专业的精神,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科学的崇尚和刻在骨子里的精神信仰。

“人民的需求,就是研究的方向。”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用科技成果造福更多人,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就会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奋进路上,感受百舸争流创新脉动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蕴哲

前不久,我到大连几家工业企业采访,在生产车间里看到,很多部机器人手臂摆动上下翻飞、忙碌不停,产业工人却难得一见。当时,我产生了走入平行空间的错觉,好在身旁的受访者不时讲解,把我的思绪拉回。在大连,如此运转的智慧工厂层出不穷,数据价值不断被挖掘,“5G+工业互联”平台纷纷投用,为大连工业腾飞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步入新时代,大连工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此轮采访让我真切感受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我市经济、工业领域不断奋进的铿锵步履。一年来,大连锚定万亿GDP目标,产业与城市演绎出同频共振的精彩乐章。通过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创新脉动激昂强劲,千帆竞发气势如虹,大连工业新优势被不断激发和塑造。

激荡新动能、“领跑”新赛道,内生动力加速释放,大连工业态势如百舸争流勇向前,取得不断新突破,振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希望、信心和力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大连真干净,大连的海鲜真丰富。20年前,这是大连给我的第一印象。经过20年的深入了解之后,我这样定义并向朋友推介大连:拥山望海是大连的资源与优势,开放包容是大连的底色和气质,大连生而“天生丽质”。

从每一位被采访者的言语中,我能感受到海洋强市战略让他们对大连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美好的憧憬与希望。过去一年来,我市广大海洋经济一线工作者和创业者斗志昂扬,真抓实干。在发展中不断谋变,努力打开海洋发展和产业提升新空间;在创新中不断求变,用科技解锁探寻深蓝“宝藏”,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在协同合作中发力聚变,努力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这些,是我采访中直接感受到的新变化;这背后,其实是大连这座城市向海图强的信心与磅礴力量。

大家齐努力,城市越来越美好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

采访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听市民们谈论着、称赞着身边环境的改善和大连的城市美化。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年来,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老百姓有多高兴。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大连正在努力重塑“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的城市环境面貌和城市品牌形象,成绩有目共睹,成果市民共享。

城市的可喜变化,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也激发越来越多的市民热心参与其中,并在持续参与中推动文明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强大合力。

通过这个系列报道的深入采访,我切身感受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主人翁精神,越来越有精气神,为干净整洁美丽的大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亮眼“成绩单”提振城市精气神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旭

“咱们大连的志愿者就是以参加志愿服务来庆祝节日。你看,我在朋友圈里刚发出一个公益项目,志愿者的报名信息就开始刷屏了!”12月5日,我采访中国好人王官升时,他反复提到,现在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报名速度、参加人数都明显增加。

与王官升的感受相同,采访中,我常常被人们对城市的热爱所感动。我看到,社区“小巷管家”张振发感受到社区治理让小区环境变美了,他也开始主动参与,并帮助周围年轻人照顾孩子,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邻居们信任地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他保管;九三社区志愿者孙鹏因父亲突发疾病时受到志愿组织救助而挽回生命,他怀着敬佩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现已成为志愿服务主力……

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为城市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大连人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而这些变化,更来自于一年来,大家对城市管理者为百姓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的欢喜与自豪。

作为城市发展进步的见证者、记录者,身为记者的我们,一同欢喜,一同自豪。

编辑:姜国庆